[短篇] 大雨來臨之前離開尖竹汶-我會想念這裡的

這天一早醒來之後,開了場會、吃了hostel精心準備的早餐之後,先回了趟老街跟那對母女道別,感謝她們這幾天的照顧。替我問候你奶奶呀,路上小心,她們臨別前如此說到。

繼續閱讀 “[短篇] 大雨來臨之前離開尖竹汶-我會想念這裡的"

曼谷遇見的兩個華人

一、中國城的廣東老伯

逛完中國城之後,因為耀華力路的食物實在太貴,於是彎了出來到後頭廣東會館附近找食物。最後落腳在一家賣海南雞的街攤,旁邊剛好一位老伯看坐他旁邊的小夥子(aka我本人)一臉華人樣,於是開始跟我閒聊了起來。

得知我是台灣人之後,他提起了三十多年前曾造訪過台灣 一次 的往事。那時台北的市容、西門町、花費云云,「台北變了很多吧?」他在回憶之間不時提到。我那時還以為他只是對於過去的緬懷而感傷,但結果不只是這樣。

繼續閱讀 “曼谷遇見的兩個華人"

前往龍坡邦:難忘的臥鋪巴士(夜篇)

8/14日的午後,問了住宿的飯店去龍坡邦的巴士,他們開價220000kip(約830台幣)。但覺得還是有點貴,於是又去大街上到處打探、殷殷垂詢。終於在不遠處的一間旅行社問到了20萬基普,這個價格含接送到巴士總站,朋友覺得這樣也省事,不用再操心移動到郊區轉車的交通,於是我們就這麼下好離手,省得麻煩。

傍晚六點,旅行社的車就來接了,沿路載人,直到湊滿了一車的外來旅客才終於往巴士總站開去。狹小的mini van在永珍的紅土的地上奔馳,穿梭過大街小巷。

繼續閱讀 “前往龍坡邦:難忘的臥鋪巴士(夜篇)"

永珍印象

永珍給我的印象,或許是中國的二、三線城市。塵土飛揚,一下雨就滿街泥濘。儘管這座城市已經鋪上了許多的柏油路,但幾乎都是由外國資本投資建造的,常常可以在路上看見掛著「寮日合作」的牌子。至於其他的大小建設,諸如公園、機場、車站、水壩、古蹟維護等事務,則也毫無意外的是其他國家如中、韓、法資助的痕跡。

繼續閱讀 “永珍印象"

踅菜市:透早的龍坡邦

為什麼菜市場會特地移出來自成一篇呢?當然就是龍坡邦的早市真的太有趣了。比起永珍的Talat Sao Market,充斥著各種廉價的紀念品、布料衣物、日常用品,儼然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樣子;這裡的市集就在地多了,在巷弄間自然蔓延,攤商在地舖放上自家的農產,然後大大方方的席地而坐。人與人的關係近了,與土地間沒了距離,剩下的就只是最自然純樸的樣態,還有那些最生猛新鮮的野味。

繼續閱讀 “踅菜市:透早的龍坡邦"

我無法喜歡上龍坡邦

終究無法喜歡上龍坡邦。

儘管它是眾多旅人所稱羨的,湄公河上一顆璀璨的寶石。但我卻總覺得這裡莫名有種今年8月1日被曼谷當局整頓後的考山的況味。那是介於外來與在地之間、繁盛與沒落之間、生活與生計之間的恍惚,兩方各取所需,達成一種弔詭的平衡,又或者可以說那是一種氛圍。 繼續閱讀 “我無法喜歡上龍坡邦"

是地方還是國家呢?一覽蘭納俗民生活博物館Lanna Folklife Museum(蘭納民俗博物館)

其實會走進這間博物館也是誤打誤撞。那時逛完三王紀念碑之後,看到對面好像有一個蠻美的建築物不知道是啥,所以就跑近看了看,然後就進去了。儘管那時離閉館只剩下一小時。

蘭納民俗博物館(Lanna Folklife Museum)的票價分為成人與學生,成人票一張90B、學生票一張40B(出示護照或學生證即可)。它另外與清邁歷史中心(Chiang Mai Historical Center)、蘭納建築中心( Lanna Architecture Center)合售有套票(成人180、學生80)。但因為時間的關係(又是時間的關係QQ),所以只有機會進去民俗博物館瞧瞧,希望下次可以再來看完其他的~

繼續閱讀 “是地方還是國家呢?一覽蘭納俗民生活博物館Lanna Folklife Museum(蘭納民俗博物館)"

城外的中國城:Warorot Market與Ton Lam Yai Market

起了個大早,特地到了這個清邁城外的中國城。出了塔佩門大概還要走個10餘分鐘的時間。

但…我們可是住在城的另外一側呢。

問了旅館的老闆,她推薦我們還是坐Grab去吧,不然還是有段距離。她秀出了軟體上計算的車資,一個人分攤下來30元的車資,好啦好啦你們還是坐車去吧,那我幫你們叫車囉?看在她那麼貼心又熱情的份上,我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。

繼續閱讀 “城外的中國城:Warorot Market與Ton Lam Yai Market"

從番薯到香蕉:旗山歷史地理學的筆記I

旗山,曾經繁華無限的小鎮,現在卻成為高雄市人口外移最嚴重的地方之一,經濟上很大一部分還要倚賴周末前來旅遊的市區人們。連接旗山與左營的國道十號,原本希望便利地方的交通並且促進繁榮,但在開通之後卻反而更加速了青壯年人口的流失。根據高雄市民政局的統計,2011年還有將近39900人的旗山,到了2018年的現在只剩約36800人。同樣的問題,或許也成為了馬頭山垃圾掩埋場設址在旗山、田寮、內門等山區一帶的原因,如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所說的:「人少、抗爭少,因為土地取得很便宜,所以業者當然就選這。」

繼續閱讀 “從番薯到香蕉:旗山歷史地理學的筆記I"